close

(以下文章為了保護當事人,我將以A與B來取代)

最近老大正值4歲的固有堅持,求不得硬要求得的心態,常常讓我很頭痛,也常讓我覺得雙寶媽真得很難為;但她的執著及堅持也常常卡在某個點劃不開,也解不開。

今天律動課結束,因為她聽到其中一個媽媽要去用餐,她拗著脾氣也想去,我告訴她:「妹妹現在要上廁所,我必須帶她去廁所,妳一個人在外面,我會擔心。」她很生氣跟我進廁所,也因為這樣的堅持,還在廁所裡面大哭。也因為廁所空間有限,我無法抱她,我只有伸出我的手拍拍她的背,說:「很難過,但媽媽現在不能安慰妳,等一下出去,我在抱抱妳。」

到車上時,我才問她:「好多了嗎? 那現在妳真得想去吃飯嗎? 媽媽帶妳去附近的親子餐廳用餐…還是妳肚子餓了,我們買便當回阿媽家吃…」我正在搜尋方圓百里內的親子餐廳,然後告訴她:「可是我沒告訴阿媽說要去吃飯,不知阿媽會不會擔心,而且我擔心吃太久,今天就不能回阿媽家了。」「還是下星期五或明天,我們去親子餐廳約會,事先告訴阿媽不回她家,妳覺得如何?」她告訴我:「嗯,我想阿媽,我想回阿媽家吃便當。」於是我就買了便當回阿媽家吃飯。

到晚上回家後,因為收到6月份的巧連智,這次附了一個蛋糕玩具,軒軒想跟姐姐一起玩,被姐姐拒絕,軒軒大哭,我走過去,安慰軒軒:「我們一起跟姐姐借。」「姐姐,我想玩,可不可以一起玩。」她渴望地看著姐姐的新玩具說。當然還是被姐姐拒絕,我就問軒軒:「姐姐現在想一個人玩,那我們先洗澡,洗完後,我們再問姐姐。」軒軒同意了,我抱著她去洗澡。

姐姐進來洗澡,我問她:「新玩具好玩嗎?」姐姐:「好玩。」媽:「妳是不是想一個人先玩新玩具啊!這時候媽媽請妳借給軒軒或是一起分享,姐姐應該想要拒絕吧!」姐:「對啊,我不想軒軒先玩。」我的腦袋突然蹦出昨天共學的景象,就順勢問她:「所以昨天A帶帳篷來,A想自己先組帳篷,寶貝妳想幫忙被拒絕感覺很難過吧! 還有B想先玩一下他自己帶來的玩具,可能還沒準備好要借吧!妳過去借,B應該感到不舒服吧~」大寶若有所思地在想…然後我接著問:「等一下,我和軒軒要當妳的客人,請妳做一個好吃的蛋糕給我們吃喔!喔喔,不知老闆今天要做什麼口味的蛋糕啊~」大寶很開心告訴我有什麼口味…

在遊戲的過程中,我旁敲側擊地說:「下次如果A與B帶妳想玩的玩具,我們也一起當客人跟他們玩,妳覺得如何?」大寶很開心問我:「那我點…,他們會做嗎? 還是他們有賣什麼啊?」一大堆的問題,讓我正視這個脆弱的小孩,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態度,我了解她害怕被拒絕的感受,了解害怕被孤立的感覺,甚至了解或許在某些時刻,不經意的刻痕烙印在她幼小的心靈…有時重新了解身邊的孩子,一點都不困難,感同身受是最好的解藥。

她求不得的過程中,當下的她過不去,轉換成現在的她了解A與B的心情,就如同她拿到新玩具的剎那間,不願意借出或分享…好像有些事情真得急不得,也不能急,時間一到,情境互換下,她感同身受。 雖然可能下次遇到這樣的事件,她又因為被拒絕而哭,但我想總有一天,她會懂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outu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